一、如何讓下屬把“心”交出來
(一)管理從“心服”開始
沒有人愿意輕易將自己交付于人,受制于人,除非他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但這種交付只是外在的,而內在的自我他并沒有交付出去。
生活的經(jīng)驗告訴他,沒有人會輕易地對他負責,只有自己對自己負責。所以,阻礙管理者做好管理的,其實更多的是被管理者內心的障礙。
我應該聽你的嗎?我有必要聽你的嗎?這些問題是一個被管理者面對別人管他的時候經(jīng)常從內心發(fā)出的聲音,管理者在施行管理的過程中如果將這些聲音置之度外,不去通過自己的言行回答這些問題,那么管理就變成了一種強力,被管理者在服從的同時,內心卻充滿了抗拒,控制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就是常言所說的,口服心不服。
(二)回答你的下屬:他的“未來會怎樣”
讓人們理解管理者所做的事對自己的益處只是消除人們心理障礙的第一步,更為重要的是讓被管理者真正地意識到管理者為他著想。從他的利益和前途出發(fā)實施管理,他的心態(tài)就會大不相同。
實際上每一個在工廠打工的人都想一件事:我就這么長期干下去嗎?是自己創(chuàng)業(yè)?還是回家過平淡的日子?還是換個環(huán)境打工?
在沒有想到答案之前,他們會在企業(yè)照常待著,但他們是帶著“未來怎么辦?”這個問題待在企業(yè)的。
對未來的擔憂會時時困擾著他們,讓他們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且還易受外界干擾和誘惑,有些人跳槽出去,并不是因為自己的企業(yè)真的不好,而只是出去看看是否有更好的機會。
(三)宗教給了人們一個未來,人們給了宗教自己的現(xiàn)在
回答你的下屬“未來怎么辦?”是每個管理者必須思考的問題。你不回答,他就會不停地琢磨,你不替他思考,他就會自己思考。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做事,就不可能完全將自己交給你,就難以真正地受你控制。
只有對未來有清晰的預見并且全意接受的人才能安心下來努力地做好當前的事。宗教對人心的安定作用也許就是滿足了大眾對于未來的思考,解脫了人們對于未來的恐懼和憂慮吧!
為了未來,人們會做出一些現(xiàn)實的犧牲,至少會約束一些自己現(xiàn)實的私欲,這也是信宗教的人有較強的自我約束力的一個原因。
西方人在市場經(jīng)濟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相對較高的自律性與西方宗教的發(fā)達不無關系,而這給他們帶來的直接利益就是:珠三角很多的企業(yè)老板愿意跟外商打交道。
二、管理從保障開始
(一)物質性的保障是基礎
當然純粹靠精神的作用并不能完全解決自律問題,一個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自然離不開系統(tǒng)對它的成員的保障功能。
(二)私企管理的核心問題:員工沒有歸屬感
三、如何建立企業(yè)保障系統(tǒng)是私企管理的最終課題
(一)思路:把個人的事業(yè)變成大家的事業(yè)
(二)原則:先改造人,再改變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