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場”的力量
“場”是什么?“場”是人心的會聚。懂得營造“場”、駕馭“場”的人,就是懂得凝聚人心的人。人心的凝聚并不是一個個分離的人心集合而成的,靠把每個人的心調整到領導所期望的狀態(tài),然后讓他們集中起來,實現領導目標,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
高明的領導就像一個高級廚師,能把各種原料匯在一起,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有機的混合,成為一道美味佳肴。他們絕不會把每種原料加工成型,然后機械地拌在一起。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不出真正的美食。
“場”為什么具有強大的同化力呢?因為每一個處在“場”中的人都受到“場”中其他人的作用。對于“場”中某一個人而言,除他以外的其他人構成了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或許是松散的,他們之間并不一定就有著完全相同的取向,并不一定完全處在相同的狀態(tài),但對于每一個人而言,這些人卻有著似乎相同的觀點,盡管這并不真實。因為他沒有辦法一一求證,他會自然而然地視他們?yōu)橐惑w,從而讓自己盡量保持與這個整體的一致。這就是“場”的壓力的來源。
這種壓力對于領導達到自己的目標是非常有利的。因為他讓每個人都處在與其他一群人的較量與對比中。毫無疑問,一般情況下,沒有人有如此大的意志力將自己視為群體的對立面。順從大家,向大家靠攏是處在“場”中的每一個人的基本心態(tài)。
“文革”期間,那么多人投入“運動”當中,就是因為每一個人都在向“場”靠攏。這個“場”就是當時社會上正在發(fā)生的“運動”。父子反目、夫妻互斗這些在今天看來不可理喻的事情,在當時卻是非常自然的事,因為很多的家庭都發(fā)生著這樣的事。每個人都參照著流行的方式在生活,這與今天大家都穿著某種流行時裝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曾經有一段時間,軍裝成為流行色,軍人成為女孩子追求的對象。而在另一段時間,知識分子成了女孩子追求的目標,戴眼鏡的人特別吃香。今天,有錢的商人成了女性青睞的對象。這一連串的變化,其實都不是人們審美標準的變化,而是社會這個“場”的變化?!皥觥痹谧儭皥觥敝械拿總€人為了不落伍,便緊緊跟著變。這就是人們變來變去的原因。
“場”是怎么形成的呢?為什么“場”明明是置身其中的每個人構成,最終卻又左右著置身其中的每個人呢?這些人明明有著獨立的意志,卻又偏偏鬼使神差般地跟著其他人跑呢?而自己其實也是其他人中的一員。這等于只要置身“場”中,大家便會盲目跟風。
其實,我們一定要明白,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別人的期望當中的,沒有人會全然不顧他人的期望和評價而生活。馬克思所說的“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就是這個意思。當其他人崇尚金錢時,我們便會拼命追求金錢;當其他人崇尚英雄時,我們便想做英雄;當其他人崇尚知識時,我們便想努力讀書。這是一個規(guī)律。
問題是,我們誰能確定究竟其他人崇尚什么呢?這里頭有一個操作的空間。社會的時尚并不是人們集體討論的結果,于是,誰能左右這個“場”,誰能在這個“場”中營造出一個流行的觀點,誰就能獲得左右“場”中每個人的力量。
在這場看似理性的人的游戲中,其實大家都是非理性的。因為他們沒有辦法獲得理性思考所必需的信息:其他人究竟想什么?他們只能憑感覺,靠猜測,來判斷其他人的想法。這就為領導者的出現提供了機會。
一個領導者只要擁有召集群體的機會和能力,能大致地統一某一部分人的聲音,并且善于將這一部分人的聲音營造得仿佛是群體的聲音,他就獲得了領導的力量。做到這一點并不難,他只要試圖讓可能發(fā)出的異樣的聲音保持沉默即可。
這些試圖發(fā)出的聲音盡管與領導者推崇的那一部分人的聲音相異,但因為他們也不敢確信自己是否屬于多數,而容易自閉,沉默下來,以一種既不順從也不反對的形式出現。這就為領導營造假象創(chuàng)造了條件,領導者推崇的一部分人的聲音就名正言順地成為群體聲音的代表,給每一個置身“場”中的個體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讓大家服從。
可以說,幾乎沒有一個領導能真正統一所有下屬的想法而達到目標的。他們都必須借助于上述提到的“場”“場”中的一部分人的聲音,以及將這一部分人的聲音營造成仿佛群體的聲音這一過程。假象的營造是任何一個領導者都必須使用的手段,不管這種假象有多大的真實性與合理性,它在領導者發(fā)動大家的過程中,都是不可避免的,都不是真正的事實,但又是必需的。因為沒有一個領導者能做到完全統一大家再去實現目標。
這里任何關于“假象”的道德判斷和指責都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這是人類群體活動的一個規(guī)律,大家要形成群體,只能這樣。要完全依循真相,就只有各自去干。
既然如此,領導者的召集能力就非常重要了。難怪很多的領導都是那些特別有人緣和煽動力的人,就是大家愿意聚在他周圍的人。盡管這樣的人并不一定給大家?guī)砝?,但大家依然簇擁著他?/span>
領導者與“場”的關系也就自然清楚了。為什么領導者總是與會議相連呢?可以說,不會開會的領導是很少的,或者說是很難稱職的。因為會議就是領導的“場”,是他給別人造成壓力、營造假象的最佳場所。很多企業(yè)的管理者會做事,但不會開會,這就為他們成為真正的領導設置了障礙,如果他們不能突破開會這個瓶頸,他們就只能埋頭干活,而無緣去領導一個團隊了。
領導者主要的工作方式也就自然清楚了,那就是通過會議形成決議,將領導意志變?yōu)槿后w意志,然后狠抓落實。不懂得通過開會來形成指令,或者說不懂得通過開會來讓自己的決策合法化的領導,是注定做不好工作的。
有人說領導個別溝通很重要,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領導的溝通首先應該在會議上,這是一種群體式的溝通,具有在這樣的溝通中占有主導權的人,才有私下個別溝通的資本。人們不會接受一個在群體場合失敗了的人來推銷自己的想法,因為他們會認為只有自己那么傻。
當然,“場”和會議是不能畫等號的,“場”的含義應該是指人與人之間發(fā)生關系的一切場所。我們在前面列舉的那么多的“場”中,都是整合人心的場所,領導者只要在這些人構成的“場”中,善于主導“場”的方向,便能成為團隊的領頭人。成為主導并不一定成為主角,導演并不一定演戲。大多數的時候,導演是不演戲的,讓別人成為主角是自己成為主導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