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窝窝播放视频在线观看_亚洲高清揄拍国产_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手机_免费无码性爱高潮精品

400-829-8885
管人之道學祖宗
新聞動態(tài)| 瀏覽量:2071| 2024-04-30 |

前幾節(jié)我們主要從佛家的觀點出發(fā)來研究管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中也蘊涵了深刻的管理智慧,本節(jié)我們就重點對這些智慧進行挖掘和解析。

一、儒家的“先修后管”

整部《論語》講的幾乎都是一個“修”字:

“慎言其余,則寡尤: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笨鬃痈嬖V我們:出言謹慎,就會少些憂愁;行為謹慎,就會少些后悔。這兩個做到了,自然會有高官厚祿。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笨鬃右?guī)勸我們:要約束自己,按社會公認的規(guī)則做人做事。

“政者,正也?!笨鬃诱J為管人其實就是管己,管住了自己,就管住了別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告訴我們:管住自己才能管住別人。

最后,孔子的“推己及人”的管人思想,即通過修煉自己達成管好別人的目標這一管人思想,在下面這段話中得到了酣暢淋漓的表達: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span>

意思是:你要想把自己的光明德行昭明于天下,先管好你的國家;你想管好你的國家,先管好自己的小家;要想管好自己的小家,先管好自己;要管好自己,要先有好的心態(tài);要有好的心態(tài),先要有正確的觀念;要有正確的觀念,首先要了解這個世界的規(guī)律?!案裎铩本褪欠鲜挛镆?guī)律的意思。

孔子告訴我們,修身之路是艱難的,但只要持之以恒,就能達到內(nèi)外和諧的境界;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到70歲以后,怎么隨心所欲都不會違反社會的規(guī)矩了,因為規(guī)矩已經(jīng)到他的心里去了。人也痛快了,規(guī)矩也守了。這就是和諧統(tǒng)一,但這是需要時間修煉的。

二、道家的“自勝者強”

道家對修煉自己更有一套充滿辯證思維的論述。這些論述通過老子的一部5000字的《道德經(jīng)》傳承到今天。

遺憾的是,很多人看《道德經(jīng)》總是看到它消極的一面,總認為老子提出的“無為”“不爭”等論點對管理有消極作用,卻看不到“無為”背后的積極精神。

老子的確倡導“無為”“不爭”,但這一切的實質(zhì)是什么呢?一部傳承了2000多年的經(jīng)典用“消極”兩個字能夠概括嗎?讓我們走進這部經(jīng)典,還原其中的少許段落,找到它真正的精神: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币馑际钦f,上面動腦筋動得太多了,老琢磨著下面的人該怎么管,這是下屬難管的原因。老琢磨別人反而管不住人。

“太上,下不知有之”,很好的上司,下面感覺不到這個人的存在;“其次,親而譽之”,讓人覺得可親的上司,都是其次的,不是最好的;“其次,畏之”,更差一點的上司,就是大家都怕,怕是最差的。有些管理人員總是為下屬怎么怕他而得意。老子在2000多年以前就說了:這是最差的管理者。

“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我不設置很多障礙,老百姓自然有辦法富起來。鄧小平就是貫徹了這個原則,他說:“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币馑际亲屓藗冏杂砂l(fā)揮,社會就富起來了?!拔覠o欲而民自樸”,領導者自己的欲望不強烈,下屬自然就淳樸了。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一個不與人爭的人,是沒有人能與他爭的。不自己樹敵的人,是沒有敵人的。我們在管人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爭執(zhí)和沖突,其根源都在于我們爭強好勝的心態(tài)和行為。

道家老子的思想初看起來是很消極的,他倡導“無為”“無事”“無欲”“不爭”,但其背后卻是積極的。從下面這句話中可以看出: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的很多說法看似消極,就這句話鏗鏘有力?!白詣僬邚姟?,戰(zhàn)勝自己吧。這是前面一切說法的答案。

實際上,他要你不作為是要你真正地作為:對自己作為!對自己下狠勁!控制自己、約束自己、改變自己,這才是真正的管人之道。

表面上他是消極的,其實他很積極。他的積極告訴我們,對自己多用力,對別人少用心。你對自己用了力,就相當于對別人用了心,這是個訣竅。他告訴我們管人的穴位在哪里,穴位不在別人身上,在自己身上。

人與人的關系也像道家的陰陽圖一樣,是互動的。你在自己身上做文章,就會影響到別人,你控制住了自己,就控制住了別人。多在自己身上下工夫,少在別人身上費腦筋,你才能管住別人,管住自己的心才能管住別人的行。

讀老子一定要懂得,他不是消極的,你要是認為他消極,那完全理解錯了。他很積極,只不過他認為不要對別人積極,而要對自己積極,改造自己,修煉自己。

“勝人者有力”,勝人者只不過有點力量而已?!白詣僬邚姟保嬲膹娬呤悄軌驊?zhàn)勝自己的人。這句話就把整個《道德經(jīng)》的核心點了出來。

你以為他無為?他提倡的是對別人無為,但要對自己有為。為什么他說“無為而無不為”呢?意思是說,你對別人無為,但對自己有為,結果什么都成功了。

我們再看幾段老子說的看似消極實則積極的話: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币馑际钦f:你功成名就之后,就要身退了。

覽讀史書,不管哪朝哪代都有這樣的故事:開國大臣不知道功成身退,結果引來了殺身之禍。因為你該做的事做完了,接下來的事情你不擅長,你就應該把位置讓出來,這是個規(guī)律。這對功成名就之人是很難的。因為誰不想享受自己的成功呢?誰不想再過一把癮呢?人的天性大都如此。

“退”看似消極的做法,然而反習性而動需要多大的智慧和毅力?需要克制多少欲念?抵制多少誘惑?消極心態(tài)的人能做到嗎?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币馑际牵耗忝髅骺梢院茱L光的,但你甘愿把風光讓給別人。這樣的事情常人做得到嗎?這需要很高的境界。

老子一直都在強調(diào)如何對付自己,這是很難很難的事情,需要我們有真正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他為什么這么強調(diào)控制自己呢?這跟他的世界觀有關系。老子的世界觀從下面的文字可看出來:

“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彼J為,這個世界矛盾和對立無處不在。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笔澜绮粌H充滿對立和矛盾,而且常常相互轉(zhuǎn)化。好強的人總會遇到更為強大的對手,而被對方滅掉。結果,強者不強。堅硬的大樹容易被風吹斷,而那些雜草、灌木卻不容易折斷,活得更久。弱者反而生命力更強。

“堅強處下,柔弱處上。”你把石頭丟進水里,浮起來的是水還是石頭?水在上面,石頭掉下去了。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笔廊艘苍S都知道,但還是做不到。這句話真把老子的消極,悲觀心態(tài)顯了出來,他對世人的習性是深感悲哀的。正像佛祖所說:眾生業(yè)力,不可思議。但他們并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們還是為世人指出了一條可行的路:修己。

老子思想的根源是什么?是世界觀!他認為這個世界如此的復雜,彼此相輔相成,強者不強,弱者不弱;強中有弱,弱中有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不可以單向地思考,不可以在管理上沿一個方向用力。

既然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最終的辦法干脆管住自己吧。你管自己總是可以的。世界如此復雜,你總能管好自己。就像人們常說:我改變不了天氣,但我可以改變心情。

佛家、儒家,道家一脈相承,都強調(diào)自身的修煉。佛家講修心,儒家講修身,道家講修道,歸根結底,都是修己。

這才是管人的根本。